中空超滤滤芯(滤瓶专用滤芯)
规格:10寸
款式:插口式干膜,
主要功能特点:
浓缩和分离水中大分子物质、微粒、胶体、有机物,截留细菌、藻类等。
膜丝特殊的制作工艺技术保证水通量大,不易堵塞。
超滤膜可以反复清洗,寿命长。
性能:
1.强度高、耐酸碱、耐细菌腐蚀、耐温性能好;
2.表面非极性,无任何吸附作用;
3.比表面积大,单位体积填装密度大;
4.微孔均匀,微孔形态为裂纹形,截留率比圆孔型微孔膜高,通量比圆孔型微孔膜大,性能稳定。
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超滤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筛选功能必将得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编辑本段
产品结构
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工业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编辑本段
超滤膜过滤
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编辑本段
工艺特点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可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逆渗透膜过滤三类。它们的区分是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逆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分离膜,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广泛用于如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工程等。
1、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这的确是最中肯的评价,自从生命在水中形成的第一天起,水灾生命体中的作用就没有发生过改变。水是目前所知地球上和我们体内最丰富的物质,一个8榜中的婴儿体内就有近6榜重量的水,一个成年人体内70%是水。水不仅仅在人体内含量丰富,由于所有代谢反应都发生在水介质中,因此水也是生命中所必需的物质。对于人体而言,它参与生命运动,排除体内有害毒素,帮助新陈代谢,维持有氧呼吸等等。它的作用与功能是独一无二的。
水的各种不同理化性质,使其承担着多种关键的机体功能,水维系生命的作用,其包括:
①帮助消化:我们吃进嘴里的食物,经牙齿咀嚼和唾液的湿润后,进行从食道到肠胃,完全消化并被吸收的过程,而这些环节都需要水的参与。而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只有充分的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
②运输营养:水将充分溶解的营养素,运至细胞,又将代谢物运出细胞,水还转运着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酶、血小板、血细胞等。水使细胞代谢过程的化学功能顺利进行。
③排泄废物:水是非常好的溶剂和悬浮介质,许多物质溶解或悬浮在水中,并可以通过各种反应形成新物质。水的这种性质可以使体内的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和毒素。通过各种方式排出体外。而这些排泄方式都需要水的参与才能实现。
④润滑关节:水是人体关节润滑的主要来源。水作为溶剂与各种粘性分子一起形成润滑关节的润滑液。并形成润滑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的粘性液体、润滑内脏的浆液以及形成在食物通过消化时起润滑作用的唾液和其他消化道泌液。
⑤平衡体温:水在吸收热量以后,自身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由于这种溶热能力,水通过吸收热量,产生和蒸发汗液释放热量以帮助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正常。
⑥维护细胞:水是人体结构的重要成分。它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性状和完整细胞膜的组成。它还通过其反冲作用保持整个脏器。机体结构的维持也需要它的帮助。并保持皮肤的润滑和弹性。细胞的水合成状态和体积的调节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关键作用。
以上是水的主要生理功能,其实水的主要就是维持人体的水平衡,也就是“解渴”。而人们经常提到的饮用水所能提供的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各国的营养调查资料都没有估计饮用水的营养物质含量。这并不是否定饮用水所含营养物质的益处,而只是说它所提供的数量,在整个人体营养物质摄入量所占的份额极小,可以不必估计。
2、人体有酸性与碱性之分吗
在很多关于饮水与健康的宣传文章中,甚至在有些专家学者关于饮水的书籍中都提到:“人的体液是弱碱性的,PH值7.35-7.45。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使PH下降,形成了酸性体质”。并说:“酸性体质是万病资源”。在一本关于健康水的书中甚至提出:“全世界有70%-80%的人属于不健康的酸性体质,有超过90%的人死于因为酸性体质引起的高危疾病”等等。其实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有些是完全错误的。
1.上面提到的PH7.35-7.45是指人的血液的PH值,而不能理解为人的体液PH值。因为人的体液除了血液以外,还包含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胃液、肠液。尿液等等。他们的PH值都是不一样的。(细胞外液的PH=6.8-7.0,胃液PH=0.9-1.5,肠液PH=8.4,尿液PH=5-6)。而血液只有人体体液的1/12左右。所以血液的PH=7.35-7.45不能说成是人体体液的PH值。
2.在西医和中医的理论里,都没有所谓的“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说法。人体为了进行正常的胜利活动。血液中的氢离子(H+)浓度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而氢离子浓度的正常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当代谢产生的酸进入血液时过多的碳酸(CO2)由肺部呼吸排除体外,当代谢产生的非挥发性酸和碳酸氢盐进入血液时,过多的由尿液通过肾脏排除体外,还有人的体液这个庞大缓冲系统,它能瞬间纠正血液PH值出现的波动。来维持人体酸碱的动态平衡。仅仅依靠饮食等外界因素,是很难改变这种平衡的。
3.有时人体血液的PH值也会出现偏酸、偏碱的情况(但这不是所谓的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这种情况只发生在生病的状态下(发烧、脱水、休克、缺氧、肺、肾功能衰弱等),出现了代谢障碍,引起酸、碱失衡。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其实人体血液的PH值只要小于7.35就是代偿性酸中毒。大于7.45,就是代偿性碱中毒。所以说,人体是在上诉病的状态下才会使PH值发生偏酸、偏碱的变化,而不是PH值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疾病。
其实人体就是由各个器官组成的一部精密的机器,他有自身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无论身体的那个部位的PH值都能维持在一个恒定范围内。只有在严密的酸碱平衡调控下。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行,并维持着人体健康。
4.水的硬度与健康
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是喝软水好?还是喝硬水好?哪种水碓健康有益。其实饮用水的好与不好,是不能用软水或硬水来区分的。例如:我们在国内外的超市都能看到的法国evian(依云)矿泉水,硬度293mg/L,Vittel矿泉水硬度307 mg/L,美国MANA(夏威夷海洋深层水)硬度300 mg/L都是硬水,而加拿大的“巴拉萨”冰川水,硬度只有1.54 mg/L,挪威VOSS Artesian Water(芙丝)冰川水硬度1.17 mg/L,法国Volvic天然矿泉水硬度60 mg/L,日本的“富士山”美味水硬度27 mg/L,都是典型的软水,这些水的硬度差距很大,但是,都是世界知名的优质饮用水,对人体健康有益。不能用软水或硬水来区分它们的好与不好。
5.水的PH与健康
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水质监测指标为106项,而PH值只是感官性态和一般化学指标中的一项。(PH值定为:6.5-8.5)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版的饮水指导准则中规定PH值为:6.5-9.2。在1984年第二版的饮水指导准则中规定为:6.5-8.5.2003年第三版饮水指导准则中规定为:6.5-8.0。在2006年第三版的修订文本认为:虽然该指标对人体健康没有危险,但是,对于水处理的控制参数还是应该加以考虑,PH值应控制在6.5-9.5。
据我国有关专家介绍,虽然PH通常对消费者没有直接影响。但它是操作上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在水处理的所有阶段都必须谨慎控制PH,以确保水的澄清和消毒取得满意结果。为有效进行加氯消毒,PH最好低于8。
联系电话 15019282405 QQ 2576425439 微信 mw15019282405 梅武